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银川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21:07:32  浏览:87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银川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银川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


第 1 号
《银川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业经2004年5月29日银川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4年8月16日起施行。

银川市市长:


二OO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银川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

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银川市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批复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市和市属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及与行政处罚权相关的行政强制权和行政检查权(以下统称行政处罚权)的行使,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实施部门和配合部门)

本办法由银川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织实施。

市和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接受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在辖区内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接受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市容环境卫生、园林、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环保、房产、水务、工商、公安等市、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第四条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职责)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二)绿化管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房产管理、水务管理、工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三)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五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具体负责全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指导协调,组织全市性的重大行政执法活动和对突发性违法行为的处理工作,对全市户外广告的设置及在主要街道上的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对三区行政处罚工作进行监督。市属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工作,业务上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领导,日常工作由各区政府指挥调动。

对市区内公园、广场等特殊区域,由所在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委托公园、广场管理机构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其执法人员由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监督管理。

第六条 (其他执法机构的权限限制)

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原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不再行使已集中交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行使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仍然行使的,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律无效,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依据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八条 (绿化管理)

依据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除对绿化工程规划建设以外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九条 (市政工程设施管理)

依据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除对市政工程设施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维修以外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条 (城市规划管理)

依据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对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违法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对未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违章乱搭乱建、设置废渣垃圾堆场,擅自在城市主要街区地点设置广告牌、画廊、招牌、橱窗以及占用人行道设置报刊亭、电话亭、固定摊点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管理)

依据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二条 (房产管理)

依据房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对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违章乱搭乱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三条 (水务管理)

依据水务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对在市区渠道、沟道、景观水道范围内乱搭乱建、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四条 (工商管理)

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对在市区街巷、广场流动无照经营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五条 (公安交通管理)

依据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机动车辆在人行道非规定地点停放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六条 (拆除违法建筑程序)

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擅自搭建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等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依法进行查证和认定,并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出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当事人;对难以确定当事人或者集中成片的违法建筑,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可以采用通告形式告示。

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可以向市、区人民政府申请组织强制拆除。强制拆除集中成片的违法建筑10日前或者强制拆除其他违法建筑7日前,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

对擅自搭建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等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构筑物且正在施工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限期拆除。当事人拒不停止施工或者在限期内拒不拆除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可以立即强制拆除。

第十七条 (举报受理)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制度,并为举报人保密。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违法行为,属职责范围内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及时查处;属职责范围外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移送有关管理部门处理。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将查处或者移送处理的情况告知举报人。

第十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发现违法行为,应责令其改正或限期改正,对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可以暂扣其使用的工具和物品。对暂扣的物品必须进行登记,列具清单,由当事人核对后签名或者盖章,对暂扣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依法作出处理,对违法暂扣物品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十九条 (适用行政处罚的有关要求)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实施行政处罚时,对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且都应当给予罚款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可以适用其中的重罚条款给予行政处罚,不得合并或者重复罚款。

第二十条 (案件移送)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监督检查活动中发现超出职责范围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移送有关管理部门处理,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或者材料。

有关管理部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受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移送的案件,并在作出处理决定后,及时通报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第二十一条 (执法信息共享)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与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环保、房产、水务、工商、公安等市、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共享与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信息。

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环保、房产、水务、工商、公安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在作出后5个工作日内送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告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作出后5个工作日内,按照案件的类型将处罚决定书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上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备案。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出的处罚不当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把意见反馈给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未予纠正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监督纠正。

第二十二条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查处的违法案件,需要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的,应当在查处后及时通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并责令当事人补办相关手续。需要赔偿损失的,由综合执法局告知相关部门责令当事人予以赔偿。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执法活动有权进行监督,发现对违法行为应查处而没有查处的应当责令其进行查处或直接查处,发现查处有错误的,可责令其进行改正或直接纠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织全市性重大行政执法活动和对突发性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可指挥、调动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执法队伍共同参与。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适用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时,应自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15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案情复杂需要延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须经主要负责人批准,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不得少于2人,必须佩带统一的执法标志,持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件,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要求听证的,可以依法向作出该处罚决定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申请听证,由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或者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听证。

第二十七条 (拒绝、阻碍执法的法律责任)

拒绝、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并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公开评议考核制,建立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和岗位轮换制,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第二十九条 (执法者违法行为的追究)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复议或者诉讼)

当事人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银川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8月16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昌市城市管道燃气管理条例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南昌市城市管道燃气管理条例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9月26日江西省南昌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6年10月19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1996年11月5日公布 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经营与自供管理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五章 设施和器具管理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七章 罚 则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管道燃气管理,保障城市管道燃气的正常供应和安全使用,促进管道燃气事业发展,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管道燃气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道燃气的输配、经营、使用,以及管道燃气器具的生产、销售、维修,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管道燃气,是指通过管道输送的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是本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其所属燃气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湾里区和各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管道燃气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管道燃气的管理工作。
劳动部门负责管道燃气的安全监察,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管道燃气的消防监督。
规划、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管道燃气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管道燃气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计划用气和节约用气,优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气。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市管道燃气专业规划和近期计划,并按照规定程序经规划部门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湾里区和各县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辖区管道燃气专业规划和近期计划,经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管道燃气专业规划和近期计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按照原报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燃气工程,必须向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会同市劳动、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按照规定办理其他有关手续;在湾里区和各县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燃气工程,还必须征得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
第八条 管道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承担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包工程。
管道燃气工程设计方案,必须经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和市劳动、公安消防等部门审查同意。
管道燃气工程施工,应当接受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和市劳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管道燃气工程竣工后,由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会同市劳动、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十条 城市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当按照管道燃气专业规划的要求,同时建设配套的管道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管道燃气设施、器具的安装位置,所需费用纳入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造工程的总概算。
第十一条 管道燃气建设资金按照下列渠道筹集:
(一)受益单位投资;
(二)用户初装费和增容费;
(三)公用事业专项附加;
(四)国家和地方投资;
(五)其他来源。

第三章 经营与自供管理
第十二条 管道燃气的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保障用户需要的原则,就管道燃气的供应数量、质量和输送压力等内容签订书面合同。
第十三条 设立管道燃气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必须依法经有关部门许可和资质审查合格后,向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申办《南昌市燃气经营许可证》,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方可经营。
设立管道燃气自供单位(以下简称自供单位),必须依法经有关部门许可后,再向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申办《南昌市燃气自供许可证》,方可供气。
第十四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的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经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和市劳动、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五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必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向用户宣传安全知识,并进行安全、技术指导,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六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因施工、维修不能正常供气的,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但突发事件除外。恢复供气不得在晚上21时至凌晨6时期间进行。
第十七条 管道燃气价格,属于生产、经营性的用气,应当按照供气成本加税费和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属于居民生活的用气,应当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定价。
管道燃气价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 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对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实行许可证年审制度。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市燃气管理机构交纳管理费。
第十九条 经营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收费;
(二)违反规定降压、停气;
(三)不按照规定时限处理用户报修;
(四)不及时报告、处理管道燃气事故。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需要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应当向经营单位提出申请。经勘查符合条件的,经营单位与用户应当签订供气与用气书面合同。用户按照规定交纳初装费后,由经营单位组织设计、安装和供气。
第二十一条 用户需要扩大用气规模、改变管道燃气用途或者改装、拆除、迁移固定的管道燃气设施、器具以及更名过户、报停的,必须经经营单位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工业用户、经营性用户和公共福利性用户扩大用气规模或者增加管道燃气设施,应当交纳增容费。对用气量超过批准用气规模而又没有办理增容手续的用户,经营单位对超量部分加倍收费。
第二十二条 管道燃气计量表由经营单位负责安装。管道燃气计量表应当由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检定合格。
用户对管道燃气计量表准确度有疑义,应当及时报告经营单位并由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校验。误差超过标准的,由经营单位承担校验费;未超过标准的,由用户承担校验费。
第二十三条 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对用户抄表收费,用户应当按时交纳燃气费。不交燃气费的,经营单位可以根据合同停气。
管道燃气计量表不能正常运转的,用户应当及时报修。用户不报修的,当月气费按照前3个月的平均值收取。
第二十四条 用户发现管道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泄漏时,不得开启、关闭电器设备,应当采取关阀停气、自然通风、避用明火等措施,并立即报告经营单位。
第二十五条 经营单位接到用户有关管道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泄漏的报修,应当立即进行维修;接到用户有关户内管道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故障的报修,应当在24小时内派人修复。
第二十六条 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盗用管道燃气;
(二)在设有管道燃气设施的房间内住宿、放置炉火或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三)将管道燃气设施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把管道燃气设施作为电器设备的接地导体;
(四)将管道燃气设施砌入墙体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遮盖、隐蔽;
(五)使用明火检查泄漏。
第二十七条 自供单位对用户的管理,可以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设施和器具管理
第二十八条 管道燃气设施的维修由经营单位负责,其维修费用由产权所有人承担。
第二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需要迁移、改造管道燃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提出方案,征得经营单位同意并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由经营单位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对可能影响管道燃气设施安全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必须事先通知经营单位,商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由经营单位派人监护,方可施工。因施工作业损坏管道燃气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赔偿损失,由经营单位及时修复。
第三十一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对管道燃气设施进行动火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的规定;带气作业,必须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并由专业人员操作。
第三十二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必须对管道燃气设施进行定期巡线检查和定期保养。
第三十三条 管道燃气器具,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并取得市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在本市销售。
第三十四条 用户使用的管道燃气器具,必须符合管道燃气气质要求,由供应管道燃气的经营单位或者自供单位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破坏、盗窃管道燃气设施;
(二)擅自开启、关闭户外管道燃气阀门;
(三)阻挠经营单位将管道燃气设施连接并网或者维修;
(四)在国家规定的管道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埋杆,植树;
(五)改变埋有管道燃气设施的路面承重状况;
(六)向管道燃气设施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
(七)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道燃气设施标志;
(八)其他损坏管道燃气设施的行为。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六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应当建立抢修值班制度,配备专职抢修人员和必要的抢修设备、器材,并制定各类事故的抢修、抢险方案。
第三十七条 发现管道燃气事故征兆、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经营单位或者自供单位报告;发现管道燃气引起的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必须立即切断气源,隔离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同时向公安消防部门和经营单位或者自供单位报告。
第三十八条 经营单位和自供单位接到管道燃气事故征兆、隐患及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实施检查、抢修、抢险,并及时报告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和劳动、公安消防等部门。
对影响抢修、抢险的市政、园林设施和其他设施,可以先采取应急措施,事后按照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 因管道燃气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劳动、公安消防等部门和检察机关查明原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条 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用户可以要求其改正或者报告管道燃气主管部门,由管道燃气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因施工、维修不能正常供气,未在24小时前通知用户的;
(二)违反规定降压、停气的;
(三)不按照规定时限处理用户报修的;
(四)不及时处理管道燃气事故的。
第四十一条 用户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营单位应当要求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停止供气;情节严重的,由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对居民用户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用户处2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扩大用气规模、改变管道燃气用途或者改装、拆除、迁移固定的管道燃气设施和器具以及更名过户的;
(二)盗用管道燃气的;
(三)将管道燃气设施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把管道燃气设施作为电器设备的接地导体的;
(四)将管道燃气设施砌入墙体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遮盖、隐蔽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经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燃气工程的,或者管道燃气工程设计方案未经审查同意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限期补办审批手续;对不予批准的,予以拆除。
(二)将管道燃气工程设计、施工转包,或者无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管道燃气工程设计、施工的,责令改正,并处5000无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三)管道燃气工程竣工后,未经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5000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四)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经营管道燃气的,责令停止经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五)未取得自供许可证自供管道燃气的,责令停止供气,并处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
(六)损坏管道燃气设施拒不赔偿的,可按实际损失价值的1倍至3倍处以罚款。
(七)擅自开启、关闭户外管道燃气阀门,或者阻挠经营单位将管道燃气设施连接并网、维修的,给予警告,并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八)在国家规定的管道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埋杆、植树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危害的,按实际损失价值的1倍至3倍处以罚款。
(九)改变埋有管道燃气设施的路面承重状况,或者向管道燃气设施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十)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道燃气设施标志的,责令改正,并可按实际损失价值的1倍至3倍处以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依照劳动、公安消防、规划、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技术监督等法律、法规应当予以处罚的,由有关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十四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涉及的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未作规定的,由市管道燃气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九条 管道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气化站、混气站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储配,按照《南昌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管道燃气设施,是指城市气源厂以外的各种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凝水缸、阀门井、调压室、调压箱(柜)、调压器、燃气计量表等。
(二)管道燃气器具,是指燃气灶具、热水器、采暖器等生活燃具、工业燃气设备。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1996年11月5日
  内容提要: 白俄罗斯检察官不但拥有广泛的职权,而且享受着优厚的物质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中国的检察制度是以当年苏联检察制度为模式建立的,目前又正处在改革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刑诉法修改后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检察执行方式的转变,因而研究与之息息相关的白俄罗斯检察制度及其在独立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检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白俄罗斯的司法制度深受原苏联体制和模式的影响,但在独立后二十多年的民主化进程中,各方面都处在改革完善和发展之中,检察制度也不例外。本文详细阐述了白俄罗斯检察制度以及近几年来的改革动态,以期为中国目前检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提供一个思考的侧面。
一、检察制度的演变
(一)司法改革会议上的激烈争论
由于白俄罗斯在 1991 年前是苏联主要加盟共和国之一,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实行的是苏联模式。1922 年苏联建立了新的检察机关体系,[1]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尤其是其开创的法律监督模式也成为白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样本。1991 年原东欧社会主体国家体制巨变,苏联解体,独立后的白俄罗斯着手在很多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二十多年来,其经济方面正在向“市场社会主义”过渡,而政治方面确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制度。立法机关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行政机关为总统领导下的各级政府行政机构,司法机关则包括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侦查机关。在国家独立之初,白俄罗斯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司法改革运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有关司法改革草案的讨论。
1992 年 2 月 26 - 28 日,在共和国会议上讨论了工作小组起草的司法改革草案,法律专家和执法部门的代表们参加了这次会议。[2]随后,白俄罗斯最高委员会在 1992 年 4 月颁布的法律文集中规定了几大改革的目标,如依法治国,、司法独立、民主组织原则等,以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及法律的有效实施。[3]作为与会代表之一,D.Bulakhov 认为检察机关的改革必须与这些目标相适应,并强调司法改革应成为整个国家机构总体改革的一部分。[4]另外,在这一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还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和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如 V.Karavai 建议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应成为检察官监督的对象,因为司法必须是独立的。他认为检察官不应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或针对法院作出决定,并认为侦查机构应集中在侦查委员会。[5]但 S.Borio 认为数个侦查机构并存将有助于执行能力的扩大。[6]而 V.Kondratyev 则建议检察机关应独立于地方政府、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并对其它机关进行监督,但合同的执行和产品质量问题应排除在检察官的职能之外。他认为检察官应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力以及向上一级法院抗诉不合法判决的权力(他认为抗诉权与司法独立是不矛盾的)[7]A.Artyushin 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检察机关在纠正不合法判决方面的作用,也认为检察机关应享有对法院判决的监督权。[8]V.Meleshko 认为有必要在立法中增加有关检察官之间互相协调方面的条款。[9]由上可知,在讨论立法草案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就如何规定检察官的权力及检察机关的职能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这种民主气氛无疑有利于检察制度的改革与进一步完善。经过这次立法草案会议的讨论,最终确立了必须对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此前的检察机关行使着不恰当的职能,导致其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许多重要领域内的法律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还强调检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必须与其监督职能相一致。因此,最后通过的白俄罗斯《宪法》和《检察官法》都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作出了明确规定,这表明白俄罗斯的检察制度在发展中仍继承了苏联检察机关的基本模式和职能,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法律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经过立法草案会议上的充分讨论,为了确保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和统一实施,加强法治,保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依法维护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法利益,随后颁布的白俄罗斯宪法在第125 条规定:总检察长和他领导下的各级检察长、检察官享有监督法律权。最高委员会在 1993 年 10月 27 日颁布的白俄罗斯共和国法律文集第 2539—XII 号中也规定,作为独立机构的总检察院代表白俄罗斯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总检察院仅向最高苏维埃负责。检察机关所享有的法律监督权主要有:
第一,监督法律的准确、统一执行,如对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军事组织和机构、安全机关、内务部和警察部门、各种类型的商业组织、机构、政治团体、其它社会和宗教组织以及公务员和自然人等,在执行法律方面进行监督,即一般法律监督权;第二,监督犯罪的侦查活动,即对负责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第三,监督法院的诉讼活动,并对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的合法性及执行进行审查监督;第四,对经过法院判决后在监狱、拘留所或其它采取强制措施的场所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由此可见,白俄罗斯检察机关所拥有的监督权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有权监督一般机关及个人遵守执行法律的情况,而且还享有专门的监督权。由于在改革前,白俄罗斯检察机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因此,在最近几十年的改革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事实上,从渊源上来看,这是承袭了苏联的做法。由此也可证明:“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消亡了,但是它开创的法律监督模式的检察制度仍然充满活力。正如前苏联的解体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一样,前苏联检察制度的消亡并没有宣告法律监督摸索的检察制度的终结。”[10]目前,法律监督权仍然是白俄罗斯检察机关所享有的基本职权和基础,[11]其它职权都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二、检察制度的现状
(一)组织机构和检察人员
事实上,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白俄罗斯检察制度形成以后,就一直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根据白俄罗斯法律第 2539 - XII 号《白俄罗斯共和国检察院》的规定,白俄罗斯检察机关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独立机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白俄罗斯检察院按行政区划来设置,共有六个州检察院和明斯克市检察院。在组织机构上,分为三级:总检察院、州级检察院和区(市)级检察院,其中区级检察院是基层检察院,级别最低。此外,还设有专门的军事检察、交通运输检察院和环境检察院,其级别相当于州级检察院或区级检察院。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成立或撤销地方或专门检察院等重大问题,由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根据白俄罗斯总检察长的报告作出决定。
在白俄罗斯,全国共有 2308 名检察官。最高一级为总检察院(the General Prosecutor’s Office),其内设机构,除了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办公室外,还按监督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为数个部门,如立法监督部、审查起诉部、刑事案件与司法实践监督部等。在总检察院下面,共设置了 6 个州检察院(各州下设市或区检察院 139 个)、明斯克市检察院、交通运输检察院(下设 8 个区交通运输检察院)、军事检察院(下设 11 个军分区军事检察院)。
明斯克市检察院,其地位相当于州一级的检察院。该检察院目前有 109 名工作人员,其中 25% 为女性。在市检察院下面设 9 个区检察院。其中 Oktyabrskiy 区检察院现有工作人员 21 名,其中 15 名是检察官,每年办理 700 多件刑事案件。除区检察院外,在明斯克市郊区 Logoysk 小镇上还设有检察办公室,共有 5 名检察官,负责本地区的检察工作。
在总检察院、州检察院和明斯克市检察院以及同级别的检察院内部均设有检察委员会,其职能是讨论决定、命令和报告等,如负责检察机关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问题,研究较为重要的命令和指示的草案,讨论各部门领导、下级检察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总结和报告等。另外,检委会还可以召集共和国其它管理机关、监督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务人员通报法律执行问题,并要求作出解释。
(二)检察制度的特色
近二十年来,白俄罗斯一直处在转型和过渡时期,在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经济、法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也处在不断地变化完善之中,检察机关的作用和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与定位。从现状来看,其检察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检察机关享有广泛的职权。诉讼中的职权。[12]作为刑事诉讼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白俄罗斯检察机关除了享有普遍的法律监督权外,还拥有诉讼中的职权,主要包括:
审查起诉权。根据《白俄罗斯共和国检察官法》(以下简称《检察官法》)第三章第二节第24 条第十款的规定,检察长享有公诉权,既可以批准起诉书,提交法院审理,也可以中止或终止对刑事案件的审查。在白俄罗斯,公诉案件由检察长代表国家提起诉讼并出庭支持诉讼。因而,在侦查终结后,侦查员将附有起诉意见书的刑事案件移送检察长审查起诉。
案件侦查权。白俄罗斯检察机关享有侦查贪污贿赂案件的职权。总检察院内的侦查部门,通常侦查最重大的案件。所谓最重大的案件,指的是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或造成严重损失的,或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案件,但在立法上,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一部门的人员由该部门的领导、侦查最重大案件的资深侦查员、侦查员以及侦查犯罪专家组成。依此类推,区级检察院及同一级别的专门检察院负责侦查那些重要的案件,人员组成也基本类似。除此之外,从监督犯罪侦查活动的权力中还派生出参与任何一起案件的预审、初查的权力,包括检察长亲自或指派下属检察官对案件进行个别侦查或全面调查,有权从预审机关抽调任何一起案件,交由侦查部门处理,以及停止任何一名侦查人员的工作,或将案件委托侦查部门的领导交由其他侦查人员完成,也可以撤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侦查人员和预审人员,以及侦查部门和预审机关领导作出的不合法的指示,以保证对案件进行最全面、最客观的调查。
批准逮捕权。根据《检察官法》第 24 条规定,检察长享有批准逮捕令、通缉令以及采取特殊侦查措施的权力,如批准通过邮电系统查找犯罪信息、查抄犯罪证据、监听电话和其它谈话、查验电报,以及通过技术渠道传递的信息、开棺验尸、搜查尚未缉拿归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住所、进行心理咨询、解除被告人的职务等。这一权力以及实施其它处罚行为的权限由白俄罗斯总检察长、各州检察长、明斯克市检察长、各区(市)检察长、区际检察长以及相应级别的检察长行使。
此外,为了审理案件的需要,检察长还可以要求负责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机关提供文件、材料和其它有关既遂和未遂的犯罪信息,以及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还可以研究并处理针对预审和初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决定提出的申诉意见,也可以将案卷退回初查和预审部门,并书面说明应做哪些补充调查,等等。
参加会议权。在白俄罗斯,检察官的地位很高,作为检察官,可以参加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的会议,而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则有权参加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及其下属机关、白俄罗斯政府、最高法院及其主席团、最高经济法院及其主席团的会议。此外,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各地区或专门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及其授权的检察长助理还有权参加国家管理机关和地方代表苏维埃委员会的集体会议。
检察长和检察官的职权。首先,检察长的职权。白俄罗斯总检察长领导所有检察机关的工作,并对各检察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总检察长依照法律规定发布命令、指示和指令,确定检察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的条例和细则。此外,总检察长还负责确定由财政拨款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在总检察长以下,其它各州、明斯克市以及相同级别的检察长的职权为:负责领导相应的检察机关的工作,有权向其下属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发布命令、指令和指示。下一级的检察长,除了领导本检察机关的工作外,还有权就其所在检察机关的人员编制、干部设置问题向上级检察长提出调整意见。事实上,检察机关所拥有的一切职权,检察长都可以直接行使,如对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和公民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对负责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对法院的决定进行监督;对监狱、看守所、法院判决的惩罚和其它执行强制措施的机关进行监督等,为履行这些职权,《检察官法》还具体规定了相应的被监督对象和监督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检察长可以通过提出抗诉、上报、决议、书面指示或正式命令等方式行使职权,使具体的监督能够达到实效。相关部门或人员须将抗诉审理结果、实施措施、审核结果、执行情况等书面报告检察长,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执行正式警告中的要求,可按照法律程序追究其责任。[13]
检察官的职权。检察官是检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的具体执行者。根据《检察官法》第 21 条规定,检察官享有一般的监督权,即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在执行法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一是自由出入权。出于工作的需要,检察官在出示工作证后,可自由出入被监督的企事业单位,以便检查执法情况;二是要求提供文件权。对于被监督的单位,检察官可以要求提供文件,同时还可以要求单位的领导和其他公务人员提供由他们签署的命令、指令、决议、指示、必要的文件材料、统计资料等;三是要求解释权。检察官可以传唤公务人员、公民,并要求他们对违法的事由作出解释。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要求公务人员、公民对其收入来源作出郑重声明;四是审查决定权。检察官可以对行政违法的公民被采取的行政拘留及相应措施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可以决定释放被非执行机关非法拘留的人员。检察官在行使上述职权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查明问题、进行技术鉴定等,如发现确实存在违法情况的,可以由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就相关单位和问题提出抗议、抗诉意见或要求,直至向法庭提起诉讼。为了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同时又能防止检察权被滥用,白俄罗斯法律还规定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如青少年、老年人和受扶养人等;不得干扰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在抗议被驳回时,检察官有权向法院提起上诉;应将侦查职能与起诉职能相分离;对侦查机构的活动的监督应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在检察机关设立侦查检察官(investigative prosecutors),对侦查委员会(the Investigative Committee)中的侦查员所实施的侦查犯罪活动进行调查。
由此可见,白俄罗斯检察官所拥有的职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检察官既享有审查起诉权、案件侦查权和批准逮捕权,还拥有一般的监督权,有权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在执行法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监督。为了使这一职权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相应的实施,法律又进一步规定了检察官的自由出入权、要求提供文件权、解释权和审查决定权等,这些具体的权力使检察官在执行公务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行使法律监督权。但是,白俄罗斯的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虽然权力很大,但也不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必须依法行使。另外,对检察机关的工作,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司法监督委员会以及其它委员会可以进行监督。
第二,完善的保障制度。在白俄罗斯,要成为一名检察官,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其要求并不是最高的。通常情况下,只要是白俄罗斯公民、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具备必要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相关的考试和实习即可。但让人不得不说的,白俄罗斯检察官所享受的社会物质条件、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却是世界上最为优厚的国家之一。根据《检察官法》第 40 条的规定,检察官可以享受各方面的优厚待遇。
社会物质条件。白俄罗斯检察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军衔)工资和工龄工资构成,其具体金额由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委员会规定。检察官还享有独立完成公务及强化干部业务所必须的物质条件。白俄罗斯检察官每年享有30 天的假期。在检察机关工作满10 年后,额外享有5 天带薪假期;满15年后,额外享有 10 天带薪假期;满 20 年后,额外享有 15 天带薪假期。在住房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检察官在递交住房申请后,白俄罗斯地方执行机构和管理机构须在六个月内向其提供设备完善的独立住房。检察官家庭电话安装和学龄前儿童入托入园问题依照此申请程序解决。检察机关以国家拨给的住房基金分配住房,获得住房的检察官依照协议(合同)须在检察机关工作至少 5 年。如果检察官在此期限之前离职,除因健康状况、应征入伍、女性有八岁以下孩子、检察机关撤销或减员等原因外,应全额补偿住房建造和购买费用。依照法律规定的住房配额,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工作满 20 个自然年后,其家庭所居住的国家住房基金住房无偿成为其个人财产。如检察官因公殉职,按其生前住房分配原则和条件,其家属仍然有权获得设备完善的住房。
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在白俄罗斯,作为国家权力执行者的检察官,不但在执行权力时神圣不可侵犯,而且还受到国家的特殊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身安全方面的保护。《检察官法》第 44条规定,检察院必须为检察官提供个人保险,保险事项为因执行公务而发生的身故、伤害、残疾和疾病。保险程序和获保条件由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作出规定。另外,有关检察官的诉讼,只有白俄罗斯总检察长或副总检察长可以提出,并依法追究检察官的行政责任。检察官有权保存、携带和使用枪支弹药。物质财产方面的资助。如果检察官在执行公务时死亡,或因受伤、身残、患病而最终导致死亡,检察机关在取消其职务后一年内向死者家庭或其扶养人发放一次性补助,金额为死者十五年生活费总额。检察官在职期间或离职后一年内因执行公务致残,检察机关向其发放一次性补助,金额按残废一类、二类或三类等级分为五年、四年半或四年生活费补助。检察官因执行公务而导致财产损失的,由国家财政预算全额补偿。检察官在执行公务时,凭证件有权免费使用市区、郊区及地方交通工具包括客运汽车和火车(出租车除外);派出公差时,有权优先预定宾馆房间及获得乘坐交通工具的通行证件。优厚的退休待遇。检察官可以按照劳动法规定中止劳动合同,也可以根据退休条件有权自行决定退休:男性总工龄满25 年,女性总工龄满 20 年,其中从事检察官工作至少 15 年;或者,男性满 55 岁,女性满 50 岁,同时要求男性总工龄满 35 年,女性总工龄满 25 年,其中从事检察官工作至少 8 年。在白俄罗斯,检察官离休时,国家给予其依法离休时平均工资额的 60%作为养老金。如果检察官到达退休年龄后退休,养老金依照法律特殊规定,金额不少于离休时的养老金额。检察官离退休时给予 6 个月的职务工资作为退职金。职务工资包括附加津贴,根据检察官的级别确定。检察官离休后有权受聘工作,领取养老金和全额工资。另外,当检察机关撤销或减员时,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两年以上的条件下,可获得 6 个月工资作为退职金,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获得平均工资额作为失业救济。此外,根据白俄罗斯宪法规定,总检察长的任免由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负责。总检察长向最高苏维埃报告工作。在任期内,只有在总检察长犯了罪,或身体状况不能胜任工作需要,或本人主动提出辞职时才有可能被免除职务。在总检察长下,设第一副总检察长一人,副总检察长若干人,他们的任免由总检察长与最高苏维埃协商决定。除总检察长外,各州、明斯克市以及相同级别的检察长的任免由总检察长负责,他们向总检察长报告工作;各区(市)检察长、区际检察长以及相同级别的检察长的任免由总检察长负责,由总检察长和上级检察长领导,并向他们报告工作。总检察长及所有下级检察长的任期为 5 年。
三、检察制度的主要改革方向
公正和效率,是司法制度的生命力,也是司法改革要追求的两大目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环节的检察制度,对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白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也是以有助于实现这两大目标为其主要方向的:一是提高犯罪侦查的效率;二是增强检察机关的独立性。而这两方面的改革自然会涉及到检察机构的调整与职权的行使问题。
(一)成立统一的侦查机构
为了提高侦查犯罪的效率和质量,2011 年 9 月 12 日,白俄罗斯总统下令成立统一的侦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已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运作,其目的是将过去克格勃、检察院和内务部所拥有的侦查权都统一集中到侦查委员会。这一重大改革的第一步是 2011 年 7 月 3 日颁布第 283 -3 号法律文件,将侦查机构从检察院独立出来。重组后,在总检察院,侦查部门由白俄罗斯总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担任领导,其他成员为各部门的主任和副主任、侦查最重大案件的资深侦查员和侦查员、资深的侦查犯罪专家和犯罪专家以及副检察长的助手们。与此相类似,其它级别检察院的侦查部门也作了相应的整合。第二步为成立侦查委员会。侦查委员会成立后,检察机关、内务部和克格勃三大机构内的侦查员都调到侦查委员会。2011 年 11 月 10 日颁布的第 518 号总统令颁布了独立侦查委员会条例。
尽管侦查机构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检察官所拥有的侦查权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性的变化,检察官还是跟以前一样有权启动侦查,或者将刑事案件委托给下属的侦查机构去侦查;为了监督初查和询问的合法性,检察官仍有权要求其下属的检察官或侦查机构对刑事案件进行复审;检察官也有权担任侦查小组的领导,有权撤销侦查小组中下属检察官作出的不合法决定,等等。
事实上,白俄罗斯在进行检察制度改革时,俄罗斯的改革经验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目前,在俄罗斯,检察官对侦查委员会活动的监督仅与犯罪的侦查有关。[14]而且,检察官在监督侦查机构的活动方面,更加侧重于对侦查活动本身的公正评估,而不是预防侦查员活动出现错误,预防错误的责任已由侦查部门的领导来承担。[15]这些变化,白俄罗斯已作了借鉴。但是,从《白俄罗斯共和国刑事法典》不断修订的内容来看,白俄罗斯又正在试图逐步摆脱苏联刑事法制的影子而进一步向欧洲刑事体系靠拢,与此同时,还在不断地打造着自己国家的刑事法制特色。[16]
(二)对一般监督权的限制
在白俄罗斯近几年的检察改革中,另一重大的改革措施是对一般监督权的限制。2009 年 10 月 16日颁布的白俄罗斯总统令第 510 号规定,检察官不能对一些私人企业进行检查,如才注册两年的私人组织和企业,设立的分公司获得税号不满两年的以及总统令中提到的一些其它组织。其它企业和组织是否需要检察官的检查也视其危险程度而定,危险程度高的,可以每年检查一次,危险程度低的,可以每 5年检查一次,其目的是为了不干扰这些企业和组织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如遇特殊情况,总检察长或副检察长可以作出突击检查的决定。另外,该总统令还进一步规定了严格的启动程序和检查程序。这些规定适用于所有的检察机关,这就意味着白俄罗斯检察官对执法活动的一般监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企业和组织的业务活动免受无理由的检查。这可以看作是苏联检察官监督模式对欧洲检察官监督模式的一种妥协。
尽管目前预言白俄罗斯的改革效果还为时尚早,但可以期待的是对侦查机构的执法活动监督将更加独立、也更加有效。另外,法律对检察官的一般监督的限制也有助于提高监督的合法性。因此,在白俄罗斯,其改革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检察机关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二是检察官的一般监督权范围正在缩小。目前,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正在进行之中。
四、对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启迪
(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一个国家的法制现状,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历史自然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果你不知道历史,就不知道未来。白俄罗斯目前的司法制度,无疑与曾经是苏联一部分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相对来说,在俄罗斯的强势阴影下,中国的学界和实务界对白俄罗斯这个国家,尤其是它的司法制度了解得并不多。作为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独立后已过去了近二十年,但因其地处内陆,自然资源贫乏,整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且这两年因通货膨胀,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艰辛。即便如此,首都明斯克的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友好和善,而且检察官和法官们个个精神饱满、爱岗敬业,并颇为自己的职业而深感自豪,这自然与国家对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对检察官的特殊优待密不可分。
尽管独立后的白俄罗斯因经济发展缓慢而国库并不殷实,但该国十分重视检察机关的建设,突出表现在检察机关的经费及物质技术保障均由国家财政预算承担。检察机关支付检察官的基本工资、交通费用和住房费用,有关专家、翻译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劳动报酬,也由国家预算支出。同时,《检察官法》还规定,地方执行机关和管理机关应当为当地检察院租用办公场所和通讯设备;检察机关的交通工具和技术设备由白俄罗斯政府集中保障,费用由国家预算担负。因此,作为国家机构之一的检察机关,各级检察长们根本无需为本单位的办案经费短缺、办公场所拥挤和技术设备落后而担忧,更无需为筹集相关的资金而绞尽脑汁、四处求助,再加上各级检察长的任命也无需经过地方官员的点头同意,因而,其检察权的行使就不必受制于地方政府和那些领导们,检察权的独立才真正有了物质上和权力上的双重保障。白俄罗斯的检察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权力之一,享受广泛的一般监督权,而且在实践中,运行良好,这无疑值得深思。
(二)优厚超强的物质保障
由于国家对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白俄罗斯检察官也相应地享受着丰厚的物质条件和超强的安全保障。事实上,鉴于检察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和重要性,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对检察官的职务保障制度都十分重视,给检察官提供了切实的人身安全保障和丰厚的物质条件,如韩国、德国等。但条件最好的要数俄罗斯、白俄罗斯了,这自然与它们都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那段历史有关。在白俄罗斯,作为一名检察官,既享有高工资待遇,又享受完善的保障措施,可以说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至住房保险、小至电话出行,国家都为你安排得妥妥帖帖,眼前无生活之虑,身后无后顾之忧。无疑,检察官的福利待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职业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这也是白俄罗斯检察官在社会中享有极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威信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在中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数年来快速持续发展且跃居世界第二的前提下,中国检察官的待遇则有待适当地提高,以便能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抗腐败免疫能力。
(三)适合国情的检察改革
由上可知,白俄罗斯对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从其国情出发渐进式进行的,而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倒塌而一下子就废除以法律监督为特色的检察制度,而是慢慢地缩小一般监督的范围以提高监督的实际效果,同时还采取机构合并的方式以提高侦查效率。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检察制度具有卓异的多样化的特色,肇因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特性等社会、人文因素,世界范围内几乎难以找到完全一致的检察制度,各国检察制度或貌合神离,或形殊神似,呈现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的面貌。”[17]也就是说,不但各国检察官所拥有的职权大不相同,而且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也差别甚大,如意大利的检察机关就设在审判机关内,其组织制度与审判机构的组织制度完全平行对应;[18]而英国的皇家检察总署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成立,但全国的检察机关却是按地域划分自成一体的独立机构;美国则因联邦制的原因,其检察机关的职能、机构、规模等更是五花八门、异常复杂。因此,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检察机关模式,尽管相对而言,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的职权要远大于仅以公诉为主要职能的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但说到某一国家,究竟哪种模式甚或赋予检察机关以多大的职权才合适,这自然要视一国的具体国情及司法传统而定,同时还要遵循司法权的发展规律,需要统筹兼顾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中国当前的检察制度与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问题,首要一点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发展形态。目前,不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时期,整个世界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显示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化,一超多极的格局虽未根本改变,但美国的霸权已日渐式微,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平发展的力量正在逐步壮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社会主义正在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19]与之相适应,作为中国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检察制度,也必须以服务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最高宗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之路,绝不能以某一国或某一法系的检察制度模式为标准而削足适履,尤其是在刑诉法修改以后,更要真切地认识到检察机关在新时期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检察执行方式的转变,如职务犯罪侦查方式的转变、审查逮捕、公诉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及诉讼监督方式的转变等;[20]与此同时,在改革和完善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工作机制方面,如是否应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21]是否应设置行政公诉制度、[22]是否应建立检察案例指导制度,[23]等等,都应立足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充分考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和司法制度的中国特色,[24]自觉遵循司法制度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深入调研和了解实践需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革和完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